2021WAIC丨科大讯飞王士进: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学习

  •   2021-07-09/11:50
  • 7月8日, 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开幕。在A.I.+教育板块,科大讯飞共设有七个展项,涵盖区域教育大数据中心、讯飞智能学习机X2 Pro、智慧课堂、大数据精准教与学、人工智能创新教育、智慧窗与多学科智能评卷系统等系列产品,展区现场人头攒动。

    当日下午,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论坛顺利举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教育专题论坛自201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本届教育专题论坛主题聚焦AI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

    科大讯飞副总裁、教育技术首席科学家王士进受邀出席本届教育主题论坛,并作了主旨为《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与个性化学习》的精彩演讲。他指出,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是迈向大规模因材施教的必经之路。

    以下内容根据科大讯飞副总裁、教育技术首席科学家王士进发言整理,略有删减。

    师生减负、因材施教

    需要人工智能核心技术的突破

    在教育场景中,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是一个重要变量。科大讯飞在技术方面的突破,为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全面发力提供了重要保障。

    语音识别向更复杂场景进阶。2020年,科大讯飞在CHiME-6再次以显著优势获得冠军,大幅刷新了该项赛事历史最好成绩。面向复杂场景下的多人、远场、交谈语音识别,通过算法创新将错误率大幅降低。

    OCR识别技术向复杂手写公式识别进阶。在国际顶级手写公式识别挑战赛中,科大讯飞先后获得2019年ICDAR CROHME、2020年ICFHROffRaSHME冠军,开创性提出Tree-Decoder框架,引领公式识别技术发展方向。

    自然语言理解核心向复杂上下文理解进阶。2020年5月,科大讯飞在多步推理阅读理解评测HotpotQA全维基赛道中荣登榜首;2020年8月,在全球知名的GLUE评测中荣登榜首。

    语法检错向多维度进阶。科大讯飞在国际评测“中文语法检错评测-CGED 2018”中获得第一名;在国际评测“中文语法检错评测-CGED 2020”中获得两项冠军,综合排名第一。

    能听会说、能看会认、能理解会思考、能诊断会推荐的AI技术持续赋能课堂、个性化学习等典型场景。

    面向因材施教的智慧课堂

    通过AI的赋能,构建智慧教学环境。教育和AI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学模式的变革。立体化、结构化的资源覆盖教学全过程,帮助实现先学后教、以学促教。

    通过教师端与学生端相连,让学生在不改变书写习惯的情况下,采集每位学生的手写内容,并实现作文或者填空题等各种类型的批改和智能分析,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进程中,同时,老师可以实时查看每位学生的作答情况,据此可以动态调整教学内容。

    通过OCR手写识别,可以将老师板书中圈划的重点词识别出来,并进行精准搜索,实现资源搜索的智能化,打破教室的物理界限,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让课堂讲解更生动。AI智能批改把老师从大量简单重复性作业批改工作中解脱出来。

    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在每节录课的同时,将老师所讲转写成文字,并形成与课件关联的结构化的文字(公式、符号均可识别),让课堂过程数据化,帮助老师更好地掌握学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更为个性化。

    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可以提供跨区域、历次学情的时空对比,及时定位重难点和薄弱点,助力备课、教研做到有的放矢,教研过程实证化,教学相长。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

    中考、高考命题已经从能力立意转变为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这需要根据每位学习的特性与能力,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发展适合每个人的教育。

    基于每个学生的过程性数据,来分析各自的解题思路、知识点掌握情况、学科能力等,构建学生高精图谱画像。这样每位学生就拥有了一个A.I.老师,它可以根据每位学生的情况,规划最合适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路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在知识点的学习方面,系统通过海量的富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协作探究,强化在真实情境中知识有效迁移,变解题为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科大讯飞新一代人工智能学习机、纸质的个性化学习手册,都是满足以学习者为中心个性化学习需求的智慧学习新方法。

    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是一个关系着亿万家庭和中国未来的重大工程,科大讯飞希望与众多合作伙伴一起,通过人工智能助力因材施教,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