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报道,阿里巴巴与百度已开始采用自主研发的芯片训练人工智能大模型,逐步减少对英伟达等海外供应商的依赖。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中国企业在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突破,也可能重塑全球AI硬件市场的竞争格局。

自今年初起,阿里巴巴已将自研芯片投入轻量级AI模型的训练中。百度则开始使用旗下昆仑芯系列的P800芯片,为其新一代文心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持。有三位曾使用阿里芯片的员工透露,目前其自研芯片的性能已可与英伟达的H20型号相媲美。

尽管取得显著进展,两家公司仍在使用英伟达的高端芯片进行最前沿的模型研发,体现出在追求自主创新同时,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互补的务实策略。

面对中国企业的竞争,英伟达发言人回应称:“竞争已经到来,我们将继续努力赢得全球开发者的信任。”值得注意的是,英伟达CEO黄仁勋上月曾表示,公司正与美国政府就在华销售下一代AI芯片进行磋商,但过程可能漫长,反映出地缘政治因素正日益影响全球科技供应链。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科技企业加速芯片自主化具有深远战略意义。通过自主研发核心零部件,不仅能够降低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提升供应链安全性,也为中国在全球AI竞争中赢得了更多主动权。

然而,要实现完全的技术自主仍面临挑战。在先进制程工艺、EDA工具软件等领域,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同时,构建完善的开发者生态系统,推动基于国产芯片的应用创新,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在芯片领域的持续投入,未来或将出现更多本土化高性能计算解决方案。这不仅会推动中国AI产业发展,也可能对全球半导体行业格局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