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下平台: 媒体+ 驱动号 阿里汽车 非常在线

历史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再游西安古都独家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笑看人生 2018-08-09/11:47 访问量:
  •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居中国古都之首,号称十三朝古都即:西周,秦,西汉,新, 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的国都。那么现在的西安城墙为什么是明朝修建的呢?

    众所周知,明初的都城是南京,明成祖朱棣迁都之后,都城才成为了北京,当然,南京依旧还是都城,只是变成了留都。不过,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历史是,朱棣并不是明朝第一个想要迁都的皇帝,他爹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时候,其实就想迁都了。

    而要迁的地方,最终就定在了西安,要不是因为发生一个意外,西安或许就可能在唐朝之后再次成为都城了。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首都定在了南京,但是事实上,南京的首都地位一直都不稳定。朱元璋从一开始就没想将南京作为长久的国都,只是将南京作为了暂时的栖息之所。

    究其原因,南京作为六朝古都,又是虎踞龙盘之地,按说是都城的不二选项,然而奇怪的是,定都在此的朝代却多是短命王朝,这让颇为迷信的朱元璋不得不有几分顾虑。

    当然,这个原因还不是主要的,更为重要的是,历代中原王朝的威胁势力主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定都远离北方的南京,不利于控制北方,有偏安的性质。

    基于这几点,朱元璋曾不止一次的考虑迁都。于是,迁都到哪就成为了一个新的问题。

    在建国之初,大臣为朱元璋提供了几个可建都的城市,如开封、洛阳、西安等。但当时朱元璋希望能够富贵还乡,一心想建都在他的家乡凤阳,这几个城市就被否决了。

    朱元璋是个实干家,打定了主意,说干就干。于是,洪武二年九月,朱元璋正式下诏以凤阳为大明的中都,并按照都城的规格开始营造凤阳城。但建到洪武八年时,眼看就快完工的凤阳都城却突然被朱元璋下令停止修建了。这是为何呢?

    原来在营建中都的决策过程中,赞成的几乎都是跟随朱元璋从凤阳一带出去打天下的文臣武将,朱元璋感到,一旦正式在这里建都,这些淮西功臣们就会利用家乡盘根错节的宗族、乡里关系拼命地扩大其个人势力,从而对他和他的皇权构成威胁。这对朱元璋而言,是断不能接受的事情。这一事件过后,洪武十一年,朱元璋正式下诏,以南京为京师。不过,迁都一事并未就此结束。时隔十多年后,年近古稀的朱元璋又想起迁都的事来。这一次,他考虑再三,决定将都城迁都到西安。

    其实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朱元璋就封次子朱樉为秦王。令西安府长兴侯耿炳文、都督濮英征调军士,重修西安城墙。

    洪武十三年(1380年)在元朝敬时楼旧址重建鼓楼。

    洪武十七年(1384年)在鼓楼西迎祥观附近修建钟楼。

    洪武二十年(1387年)修建西安城隍庙,号称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与北京、南京城隍庙齐名。

    一切都按规划建设好后,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前往西安做考察,筹备迁都之事。

    然而万没想到的是,朱标因舟车劳顿,在从西安回来后竟一病不起,第二年就病死了。晚年丧子的朱元璋悲痛不已,再无心思考虑迁都之事,他在《祭光禄寺灶神文》中写道:“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就绪。惟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初定,不欲劳民。且兴废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迁都之事,由此作罢。西安也因朱标的意外死亡,与大明的国都失之交臂,丧失了再次成为中国首都的机会。

    历史在这里转了一个弯,国都与西安城擦肩而过。如果太子朱标不死,也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估计也不会有北京啥事,一切的一切都有可能改变。然而历史不会考虑如果的,一切只能用历史现实说话。

    重点:西安现存城墙为明代建筑,全长13.7千米,始建于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年),洪武十一年(1378年)竣工,是在明太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在隋、唐皇城的基础上建成的。

    西安的安定门

    看到这几个字让我想起小时候不止一次地从北京安定门下走过。

    这个箭楼多像北京前门外的箭楼啊

    西安安定门外的翁城

    安定门上的古钟

    翁城里的甜水井

    门钉

    门栓

    隋唐时期修建的含光门遗址现在被包在明城墙里。

    包在明城墙里的隋唐时期城墙断面

    鼓楼上的鼓,是世界上最大的鼓。

    24节气鼓

    鼓楼上俯瞰市容

    游览名胜古迹,了解历史事件,增长知识。

    2018.07.31 西安

    阅读 165


    赞(0)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