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驱动下 VR市场烧钱未见尽头

  • 来源: 新快报(广州)   2016-04-04/09:59
  • 尽管海外巨头纷纷推出VR重磅新品,但仍面临佩戴麻烦和内容缺乏的问题

    在2016年深圳IT领袖峰会上,VR(虚拟现实)毫无悬念地成为热门的讨论话题。在智能硬件领域,每年的创业热点都可以通过年初的国际电子消费展(CES)体现出来。今年的CES上,Oculus、HTC和SONY等企业都第一次发布了相对成熟的消费版VR设备,因此很多人把2016年称为“VR元年”。

    上月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6年会”上,马云和扎克伯格在谈话中也指出2016年会是消费级“VR元年”。大佬们一开口,整个行业都坐不住了,关于VR的硬件软件、技术、内容制造的各种分析预测接踵而来。然而,前新浪联席总裁兼CTO许良杰在IT领袖峰会上的一席话,给资本驱动的VR泼了一盆冷水——2014年中国共有200多家做VR头盔的公司,2015年只剩下60多家,“VR头盔公司今年也会有一批死掉”。

    新快报记者 陈学东/文 廖木兴/图

    A, VR三层次顶尖巨头不过三家

    今年以来,Oculus、HTC、SONY等海外巨头纷纷推出重磅新品涉足VR消费领域,内地硬件制造商也奋起直追,涌现出了暴风魔镜、乐视LeVR、灵镜、蚁视、3Glasses等一批设备商,还有更多不为大家所知的初创企业也借着VR的概念融资进入这一领域。

    Oculus、HTC与Sony作为引领全球VR技术的巨头企业,对于他们来说,虚拟现实是一种可以让你完全沉浸到虚拟世界中的主机设备。而对于国内的VR创业者来说,虽然类似于Oculus Rift、HTC Vive和SONY PS VR这样的设备暂时无法突破,但仍有一大批VR创业公司出现,其中获得融资的也不在少数。

    目前业界达成的共识是,VR产品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最轻,就是用手机加眼罩的方式,也是国内不少初创企业推出的VR产品,实质上更像是一个高级玩具;第二个层次是做一体机,也被称为移动VR,三星Gear VR是移动VR设备的标杆性产品,国内主流VR设备商推出的也是这一类型产品;第三个层次是VR头盔,也就是Oculus、HTC、SONY推出的VR头盔产品,对设备的计算能力要求高,而且售价昂贵。Oculus Rift成本实际上远高于600美元,因为需强大PC支持。HTC的Vive起售价高达800美元,也需要强大PC支持。

    在内地,真正尝试从技术上研发VR的公司并不多,目前我们可以看到的有,暴风影音推出的暴风魔镜和乐视推出的LeVR等产品,还有阿里巴巴最近宣布的VR实验室。但这些产品基本是只能算是一体机产品,类似于谷歌在2012年推出的CardBoard,需要配合手机才能使用,且画质和体验都不及Vive等产品。

    关注这一行业的朋友也许还记得,早在2014年许多数码厂商试着消费级的虚拟现实设备时,Oculus公司不留情面地表示:“如果演示成果还达不到我们的水平,干脆不要做。”这种言论并非这个品牌害怕自己的霸主地位被撼动,而是担心突然涌现出太多粗制滥造的产品,毁了这个初具规模的行业。

    B, 披着VR狼皮的羊

    正在死亡

    时至今日,整个VR市场依然是资本驱动的方式,收入来源是VC投资,每家公司都在亏损,这种烧钱方式究竟什么时候是尽头?一拥而上,一哄而散,这可能是虚拟现实产业当前的局面和未来不得不面对的尴尬。

    有媒体报道称,在日前的2016深圳IT领袖峰会上,前新浪联席总裁兼CTO许良杰表示,2014年中国共有200多家做VR头盔的公司,2015年只剩下60多家,退出的这个比例达到了70%,并且称“VR头盔公司今年也会有一批死掉”。这里说的VR头盔公司其实绝大部分都是我们上面提到的“手机+眼罩”式的初级产品,本身就是一个大号玩具,这样的公司更多是披着“VR的狼皮”在融资,一拥而上挤入市场,没有真正技术实力的这些公司在烧钱结束后走向死亡也就在所难免。

    虽然许良杰提供的数据和虚拟现实产业基地发布会上给出的数据有很大出入(该发布会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VR相关厂商总数量超过150家),但结果却表现得更为极端,虚拟现实初创厂商过得不怎么好,并且这个趋势在恶化。

    据悉,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项目现在非常烧钱,估值过高且产品处于相对早期阶段,这个过程中如果融不到资就会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团队也就面临崩盘的危险,纪源资本合伙人于立峰接受采访时曾这样说到,VR公司动辄估值10亿元以上,但产品都处于相对的早期,公司对不少项目保持观望态度。

    无独有偶,去年底举办的“立体影院与虚拟现实未来发展趋势”论坛上,易观智库分析师葛涵涛也表示,“目前VR还处于初级阶段,硬件同质化严重且内容缺失,技术也明显落后于欧美同行,公布的数据水分也很大”,这可能是不少人对国内虚拟现实行业现状持悲观态度的原因。

    C, 警惕重蹈3D电视的覆辙

    如果只是发展VR设备,缺乏丰富的应用场景和内容,虚拟现实产业是否将重蹈当年3D的覆辙?显然,这一问题已经受到关注。

    2010年的CES的热点是3D电视,而且和VR一样呈现出蓄势待发的趋势。CES 2010期间,几乎所有的电视厂商均推出了自己的3D电视,媒体和消费者也对这些产品给出了相当正面的评价,似乎3D电视将成为未来家庭娱乐的新突破口。但是在两年后的CES上,3D电视热潮已经完全退尽,几乎没有人再专门为3D功能购买电视,4K、超高画质技术取而代之称为新的趋势。

    那么3D电视为何会失败呢?成本高、需要佩戴专门的3D眼睛可能是一个重大的原因,内容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用户花高昂的价格买到3D电视后,很难体会到全家人一起看电视的那种快乐,而且无法观看正常的电视节目,只能戴上眼镜观看数量不多的3D电影。

    如果当年索尼就放出VR初代产品抢滩登陆,结果很可能是业内统一给出“VR行业并不具有普及消费的价值”的定论。即便是现在,能在流畅度、分辨率、续航、重量等基本方面做到令人满意的VR产品,也是屈指可数。

    再来对比一下VR,这种新出现的技术很有3D电视的势头,而3D电视曾经面临的两个问题也出现在VR身上,也就是佩戴麻烦和内容缺乏。因此《福布斯》杂志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虚拟现实很可能会成为另一个3D电视,至少在一段时间内,虚拟现实在消费电子领域不会成为主流。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