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度健康手环提倡:太累了就该歇歇

  • 来源: 互联网   2016-07-04/13:29
  • 6月29日昨日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因疾病突发在北京不幸去世,年仅34岁。

    一星期之前,原阿里数据总监欧吉良(花名勾践,现滴滴数据部门负责人)猝死。

    仅在2016年上半年就有十几件过劳致病致死的案例发生。正值大好年华的离去,让人唏嘘不已。

    根据“37度科技”后台数据的不完全统计,上海、北京、香港地区的工作人员疲劳程度最高,每周中度疲劳的时间超过2天,并且,血压趋势的波动最大,情绪最多呈现激动、消沉。

    根据不完全调查,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媒体公关”“IT互联网”和“模特网红”三个行业。

    面对现状,大多数的人略有知晓,但也颇为无奈。经常是“交稿有期限”“软件上线有期限”“拍摄到深夜还要早起赶飞机”。一方面,生活的压力在给工作加码,让你不能停下来,另一方面,出于工作责任感,也不忍放掉产生灵感的时间,而这些时间往往都是睡前。

    可能会有些腰酸背痛,第二天也得20+遍的闹钟才能叫醒,但完成工作的欣喜和心里向往的明天,会让人觉得,这种“悲喜交加”就是青春,就是生活。有些乏,但,还能挺。

    但,人非机器,知道累了比什么都重要

    老板在呼唤狼性,创业在呼唤血性,加班文化在中国日盛。没有加班费的说法,只有弹性工作制:那种一天安排10个小时以上工作量的弹性工作制。下班之后,已然不早,但压力并没有缓解,欧洲杯、美剧就像是一针吗啡,完全麻醉自己,让我们觉得,一天的生活刚刚开始。

    但这种以“透支员工身体”为代价的KPI,就和“以透支环境”为代价的GDP一样得不偿失。如果我们无力做到极致的人性,但至少,在极度疲劳的时候,应该给身体一个缓冲。

    我们期望,号召大多数的企业,能够把疲劳管理作为员工管理的重要一步,让每个人都能知道身体的反馈。

    作为一家以人体数据采集和健康监测为核心的新兴企业,我们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力。

    37度科技将从中随机选择200名20-35岁的青年工作人员,优先“IT互联网工作者”“媒体公关工作者”“模特网红”三个领域的从业者,向他们赠送37度智能健康手环二代(Journey系列),并由这些人作为志愿者,每日测量疲劳程度,一周后晒出周报,并上传微博(如下图),继续参与话题#累了就歇歇# @你最想告诉的人,用数据抵制过劳行为。我们也会从中选择几人,发放红包,鼓励你休息一日。

    37度科技也希望有企业的HR可以共同合作,愿意提供50-100支37度智能健康手环二代(Journey系列),用于企业管理员工的身心状态,通过对情绪和疲劳的设定,能够提供出更人性的工作-假期方案,保障员工健康。

    以下是媒体人刘雷整理的近年部分过劳名单,愿逝者安息,悲剧不再现。

    2015年3月24日,36岁清华毕业IT男马桶上猝死 死前对妈妈说“太累了”。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马桶上面,当日凌晨1点他还发出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张斌是清华计算机硕士,负责一个项目的软件开发。

    据其妻子闫女士说,张斌经常加班到凌晨,有时甚至到早上五六点钟,第二天上午又接着照常上班。闫女士认为,张斌猝死与长时间连续加班有关,“他为了这个项目把自己活活累死了”。

    2016年4月26日,知名调查记者尹鸿伟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昆明市去世,享年43岁。

    2016年5月3日下午3时53分,由成都传媒集团主办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于其官方微博发布消息,年仅41岁的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江俊于当天凌晨逝世。

    2016年5月3日无独有偶,《绵阳日报》编委会编辑中心主任任杰女士在睡梦中突然离世,年仅42岁。这已经是今年以来国内第八位英年早逝的知名媒体人。精神压力大、三餐不规律、长时间熬夜的工作常态,是影响媒体人健康的重要因素。

    2016年5月4日,解放军报主任编辑马越舟上校于2016年5月4日上午病逝,享年45岁。

    2016年6月14日云南《春城晚报》总编辑年仅42岁的杜少凌英年早逝。当天凌晨2:07,杜少凌和往常一样,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即将付印的春城晚报版面。常年熬夜加班已成了他的工作常态,可这次仅仅4个小时后便出现了呼吸不正常,经抢救无效猝然去世。

    2016年5月18日28岁网易女编辑离世,生前劝媒体人别熬夜,今年3月7日,她在微博写下“生命进入倒计时!”让无数人垂泪。加班,熬夜,从疲劳到癌症仅需4步。王雅珊说,“我就是例子啊。”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