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个游戏,至于吗?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kooogle   2018-04-10/23:06
  • ffee9f31ec4f882e54d31b7bcfaf8302.jpeg上海静安体育中心的大屏幕上,王者荣耀职业联赛的老牌超级明星、AG超玩会俱乐部打野位“梦泪”利用一套连续技漂亮地干掉对手,瞬间点燃了观众席上“迷妹”们的激情。如果不是他戴着昂贵的降噪耳机,可能会下意识地捂上耳朵,以免被声浪震个踉跄。

    而在不到两小时后,梦泪领衔的AG超玩会,却出人意料地以0:3的总比分完败给KPL联盟新军BA。场馆中最舒适的坐席区域,BA的年轻老板正乐不可支地与朋友握手、拥抱,庆祝这场“顺利得令人发指”的胜利。

    “趁这会儿,赶紧把你们俱乐部的粉丝运营起来吧。”另一支上海本地劲旅——EDG的合伙人看了看周围观众席上的一片压抑,半恭维半严肃地提醒他……虽然这里名义上是BA的主场,但出道多年的AG显然在支持者数量方面,占据了压倒性优势。

    比赛结束后,伴随大屏幕上梦泪落寞表情同时出现的,是观众席上AG粉丝们不可置信的感叹,甚至啜泣声。

    “不就个游戏,至于吗?”有男人这样安慰身边潸然泪下的女友,就像许多男人对于“女性流量神器”TFBOYS、吴亦凡、鹿晗的态度。

    “你看NBA时,不也大呼小叫吗?”面对女友的反驳,男人只是悻悻地回了句“那不一样”。

    不管男人觉得一不一样,占据中国移动电竞半壁江山的KPL(王者荣耀职业联赛),成为全球职业体育典范NBA的跨界门徒,已经是明牌。无论是5 vs. 5的竞技比赛模式,俱乐部联盟化和主客场化的传统体育常规操作,还是带着浓浓NBA烙印的“工资帽制度”,不断精英化的职业选手待遇和包装,以及日益庞大的粉丝群体和周边产业链……

    但男人下意识的疑问其实也无可厚非,短短一句话的意味,其中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可能超乎想象的庞大。这也是电竞这一项新兴体育运动、产业,乃至文化,在将近20年成型过程中,一直在尝试回答的问题。

    不就个游戏,至于吗?另一个意思就是,KPL想克隆NBA,你配吗?

    世事如棋局局新

    篮球作为一项运动的寿命已经超过百年,而代表最高水准的美国NBA职业联盟,成立也已经超过了70年。

    如果你是一个长期关注篮球(或足球)的球迷,应该或多或少地听到过如下评论:不就一群男人抢一个皮球吗,有什么可看的。

    这话谈不上中听,但本质上也并没有错。一个人喜欢看NBA的原因,可能是劲爆的扣篮,眼花缭乱的运球过人,肌肉劲爆的球星等。作为一个职业体育联盟,这些都是吸引观众的最显性招牌。

    但即使再铁杆的球迷,相信也不会喜欢永远一成不变的比赛内容,职业联盟的商业价值也会大打折扣。只有保持恒定渐进的演化状态,支撑起赛事内容的不断迭代,才能吸引各个层级的人群不断融入——如果比赛变成单纯的扣篮和投篮表演,NBA注定走不远:你刚开始看篮球,那么扣篮和运球技术绝对是吸睛利器;但如果你是有一定资历的老球迷,那么除了球星们精妙的技术之外,战术跑动、攻防节奏、球员轮换的门道足够烧光你的脑细胞,带来持续新鲜的感官刺激;如果能更进一步地钻研影响赛事进程的所有因素,那么恭喜你,不仅成为了一位顶级篮球专家,可能也已经是一位优雅的哲学家。

    NBA教练在比赛中讲解战术

    “世事如棋局局新。”这句来源于形容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竞技——围棋的术语,其实同样适合于职业竞技体育——每一场比赛,都是“顺天势,尽人事”。宏观大局和微观细节的双重把控,无数的排列组合可能性,以及对弈双方永无止境的博弈与反博弈,突发偶然因素应激……考验的是身心极限,更是人性极限,球员本身和比赛走向所孕育的不确定网络,构成了竞技赛事内容的发散效应和巨大魅力。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的形象、价值、观念、意识,都建立在工作的基础上,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无论你是球员、木匠、医生、邮递员,还是做其他工作。”NBA著名的教父级人物波波维奇,一直都通过各种方式考察球员对世界时事和历史的关注度。他不觉得这会分散精力,反而希望他们能够在这方面更投入,认为建立全面的价值观才能打好比赛。

    从这个角度看,赛事内容可能是KPL最重要、同时也最不需要担心的一个环节,多元素融合影响的竞技,决定了在哲学层面,他们与篮球、围棋类运动并无二致。甚至由于基石内容的特性,能够以更快的节奏进行迭代和演进,保持鲜度。

    例如在“顺天势”潮流方面,NBA的主流比赛风格在一系列因素作用下,大概以十年为周期进行一次迭代。

    90年代的超级中锋时代,大个球员成为了各支球队争抢的目标和绝对战术核心,虽然有乔丹君临天下,没有超级内线的芝加哥公牛队拿到了6次总冠军,但不影响“得内线者得天下”的大势潮流——乔丹只有一个,其他队还是老老实实让大个子球员往里拱吧;而随着21世纪初圣安东尼而马刺和底特律活塞的崛起,“进攻赢得观众,防守赢得总冠军”成为了联盟中的至理名言,慢节奏、肉搏式的比赛成为主流,比的是谁更能限制得分,绞杀对手;近几年则正好相反,金州勇士队的小个阵容、闪电进攻潮流席卷整个联盟,外线小个球员为主的三分球、快速攻防当道,内线大个球员的低位进攻几乎绝迹。

    而KPL的赛事内容,则以年甚至月为单位进行大势迭代,几乎每一次大赛中,都可以诞生全新的战术体系,并为全联盟所应用。例如新近开赛的2018年KPL春季赛,赛场上最流行的莫过于“坦克(肉厚、血多的英雄)+奶妈(能够回复其他英雄生命值的法师英雄)”组合,搭配射手进入野区的“自由人体系”;而就在不到半年前,双边战士体系是KPL赛事中绝对的中流砥柱,一度囊括了从边路甚至打野的所有位置,形成前期强压制;如果再回卷至更早的2017年春季赛,那么射手边路体系和刺客野核体系的高攻击力阵容仍被各大战队广泛使用。

    KPL俱乐部的战术讲解沙盘

    关乎临场发挥、细节的“尽人事”方面,NBA和KPL理念上的耦合度也不会有问题,成百上千种选手出场、排兵布阵,技术运用,突发情况的处理,心理博弈,场外干扰,过程中的视觉冲击力等,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影响赛事最终走势的X因素。

    去年的KPL双冠王QGhappy的教练Germini,为了研究制定各种战术,必须保持全年无休的超过12~14小时工作量;一局15分钟的游戏赛局,涉及到的走位和站位细节,可能就可以记完一整本笔记本。这种高不确定性的竞技赛事,在不断灼烧电竞战队教练和队员的同时,也能给观众带去永不间断的刺激性。

    造成这种内容周期差异性的原因,其实很好理解,NBA的现象类型球员从培养到浮出水面,和联盟对于规则的主动调控,真正浮现到球队的战略战术中,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作为电竞载体的游戏本身,本身的寿命、节奏,与篮球这样的传统体育赛事就不可同日而语,而针对不同游戏版本的数值调控效果,也是立刻执行、立竿见影,力求能在生命周期内最大化赛事影响力。从这一点上看,对于电竞职业战队的考验和残酷程度,甚至要超过慢牛式迭代的NBA联盟。

    此前的电竞领域,也出现过“星际争霸(一款老牌的即时战略游戏)在韩国,成为国民文化”的奇迹——在并没有对游戏本身,进行过高频率版本迭代的背景下,竟然十几年内都能挖掘出新的战术和战略,硬生生地延长了赛事内容本身的寿命,无休止地叠加影响力。

    那么单纯从内容角度来说,组队竞技模式的KPL,虽然不能指望像篮球一样百年长存,但应该比星际争霸这样的单人类竞技游戏,更适合打造可持续性的赛事内容。就像足球、篮球这样的团体体育赛事,关注度和影响力一定超过羽毛球、网球这样的单人运动。

    “高速换胎式”运营

    一个职业体育联盟能否基业长青,绝不是靠着梦想和一腔热血就能糊弄过关的,更重要的是靠精细化的运营。这方面,已经称得上是家喻户晓的NBA品牌称得上是典范,背后的强势运营调控,功不可没,而其中称得上最重要的是两大方面:一是维系赛事内容观感鲜度的“手”,二是商业化。

    前面已经提过,作为职业体育的立身之本,赛事内容的一成不变是绝不能被容忍的,一旦这种情况成为定局,联盟的调控就不可避免。

    NBA中经典的规则比如年度选秀和工资帽制度。前者的大致逻辑是每年战绩最差的球队,拥有越高几率获得顺位越高的新秀,而工资帽制度则在控制每支球队成本的同时,针对全队工资超过一定限度的球队征收巨额“奢侈税”。两者结合,保证了联盟格局基本上能保持轮流坐庄的状态。毕竟在一个商业社会,例如洛杉矶、纽约这样的国际大都市,如果不设限制,很容易借助雄厚的资源和财力,打造长期称霸联盟的王者之师。如果有球队十几年如一日地雄踞榜首,比赛很容易就会失去平衡和悬念,进而失去观众和市场。 

    一年一度的选秀大会,保证了NBA联盟权力的流动性

    而针对比赛内容本身,利用新规则调控的频率则更高,其中一些直接决定了NBA联盟潮流的走向。例如防守犯规的判定,现在NBA比赛明显比10年前更为严格,更利好进攻型队伍和球员的发挥。这被一些退役球员讽刺为“一碰就犯规”、“体毛级犯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相比21世纪头十年大行其道的慢节奏防守大战,观众显然喜欢节奏更快,进攻更流畅的比赛,这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近几年大打“小球战术”的进攻型球队——金州勇士队成为了联盟王牌,而队中身体素质平平的库里也升格为超级巨星。

    这样的结果显然也符合联盟利益。但如果因此今后的比赛成为了一成不变的“赛跑和三分大赛”,调控屠刀也会再次落下。

    KPL的联盟化,以及工资帽制度,显然是想效仿NBA的运作模式。自从几年前以王思聪为代表的资本入侵以来,电竞行业由原先的“大家都入不敷出”到“贫富差距分化”,直接导致了恶意挖角和无节制撒钱的现象层出不穷,但这早已被证明不可持续。PC电竞项目英雄联盟在联盟化后,已经步入正轨多年,KPL联盟的建立也是意料之中,而工资帽制度被扶正,则更是表明了联盟想要长远发展、避免被豪门垄断的坚定决心。

    但由于底蕴上的巨大差距,成立才刚一年的KPL也不可能完全克隆NBA的某些运作模式。例如选秀制度,当前中国电竞市场化和普及化的工作还只是在初级阶段,显然不可能输送大量的基层选手,培养和考查机制也只是刚起步而已;再比如主客场制,与主队已经融入城市文化的NBA相比,KPL今年只是开启了成都和上海双城主客场制,供多支战队共享。

    这些问题随着联盟机制不断成熟,也并非不能解决。KPL需要面对的真正考验在于规则运营方面,由于落地载体是王者荣耀游戏而非人,为了保证在大众群体中的持续影响力,版本、数值、英雄的主动迭代频率远远超过已经非常成熟的NBA,甚至在每届赛事过程中都会发生数次,对于持续运营的考验非常大,无异于“在高速开动的车上换轮胎”。

    NBA赛事规则的改变非常谨慎,且影响相对局部。真正浮现出水面需要经过很长时间的酝酿,因为球员和球队的理解,战术应对和反制,特定球星和体系的培养都是逐渐成型的过程。例如之前提到的联盟对于进攻型球队的暗中扶持,其实早在05年,06年就已开始,但当时攻击力冠绝全联盟的菲尼克斯太阳队却始终没有站上巅峰。他们的建队哲学直到将近十年后,才由球员和体系更趋完美的金州勇士继承并成就霸业。

    而KPL中,如果王者荣耀的某个版本决定对射手类英雄削弱,数值立刻生效,在竞技中的效果也是立竿见影。去年秋季赛中,当时KPL联盟中公认的“第一射手”Hurt前一场还在大杀四方,第二天版本改动后立刻遭遇滑铁卢,被逼得只能弃用最擅长、称得上是“信仰”的射手类英雄;而在今年春季赛中,由于坦克类英雄的过于强势,直接导致比赛变成了固定的“拼肉厚+奶妈加血大战”,刺客类英雄则几乎没有了用武之地……基本上,一旦数值出现改动,KPL各职业战队必须做到立刻理解并应用,否则新版本对他们的容错率就几乎为零。而一旦在新版本中找到成型且被证明有效的“漏洞”,就会瞬间席卷整个KPL联盟。 

    王者荣耀中任何一个英雄的数值变化,都会对KPL比赛进程造成影响

    用通俗的话说,一旦版本迭代稍有不慎,KPL的赛事内容很容易“套路化”,谁用得上套路谁就能赢,悬念降低,比赛观赏性当然就大幅降低。有王者荣耀开发者腾讯牵头成立的KPL,自然不会愿意看到这样的情况——就在2018年KPL春季赛开赛一周后,腾讯第一时间削弱了在第一周比赛中大放异彩的两位奶妈类英雄。

    这种“疲于奔命”的运营状况,对于电竞这样底层就是数据的游戏来说,毫无疑问会是一种常态。

    商业模式破冰

    从商业角度看,NBA联盟足以令所有人嫉妒。

    根据公开数据,NBA全联盟2017年的全球总营收估计在100亿美元左右,单是在美国卖给ESPN、TNT两大转播商的合同,就达到了惊人的9年240亿美元,而在中国网络版权费用则是5年5亿美元;从球队的角度看,排名第一的纽约尼克斯队去年净利润为1.4亿美元,超过了许多上市公司的全年营收;在这样令人艳羡的环境中,球员的日子自然也非常滋润,联盟招牌之一“皇帝”勒布朗詹姆斯的全年薪金+广告代言收入加起来超过8500万美元,而就算你是一名在NBA中连球都打不上的末流球员,每年也能有几十万美元的工资收入,轻松迈上美国的高收入阶层…… 

    夸张的NBA球员工资收入

    相比之下,KPL的商业收入看上去完全不值一提。KPL联盟主席张易加透露,2017年联盟总收入达到了亿元人民币级别;去年的三冠王俱乐部QG,也只是刚达到了年度收支平衡;而具体到选手的个人薪资方面,KPL顶级明星的年薪为100万元,而根据各种消息源,其他普通选手的薪资则大概在5000~50000元/月的区间内,基本与国内白领阶层属于同一档位……

    当然,拿历史悠久的NBA与KPL比对数字,意义并不大,更重要的是看到模式上的破冰演进。

    虽然早已被被国家体育总局列为正式运动项目,但就在几年前中国电竞仍是许多人眼中靠天吃饭的“玩票游戏”,金主的投入像天气一样善变。俱乐部挣不挣钱,选手有没有工资,可能完全就看投资人和赞助商的心情,欠薪、亏损就是家常便饭。当时的职业选手,别说巨额工资和奖金,能够拿到养活自己的收入就已属不易。而反过来说,无论是流量还是品牌,电竞也并没有展现应该被长期投入的资质。

    效仿传统职业体育的“联盟化”,算是首次让各种热门电竞项目开始建立,尝到了多元、可持续的生意甜头。最先实现这一点的应该是PC端的英雄联盟,联盟化真正让电竞这个游戏成为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公司运营。相比之下,KPL赛事的版权售卖算是站在了英雄联盟“巨人”的肩膀上,随着王者荣耀席卷全国,KPL版权的价格立刻水涨船高,成为斗鱼、腾讯等公司争相争抢的“流量黑洞”。而各种冠名赞助商也蜂拥而至,甚至已经出现了雪碧、麦当劳等大众快消品巨头的名字,标志着KPL的影响力已经不局限于专业的游戏玩家人群,而是更广义上的大众群体。

    而这也直接扩展了联盟旗下俱乐部的生存空间,版权和赞助售卖收入,相当一部分分配给了联盟中的各俱乐部,而相对应的,各俱乐部每年赞助营收的10%也会反哺给KPL联盟;与此同时,随着联盟整体营收的不断增长,“工资帽”的额度也会随之提升,选手的利益自然也就不用担心;而随着整个影响力的进一步扩大,这种滚雪球式商业效益的天花板也会逐年增高,联盟、俱乐部、选手三方瓜分更大的利益饼。 

    艾瑞咨询:不断增长的移动电竞市场规模

    去年“三冠王”QGHappy,已经完全实现了公司化运作。内部设立战队体系、运营体系和商务体系。战队体系包括战队经理、教练、领队、分析师、心理咨询师、理疗师等;运营体系分为粉丝运营部、自媒体运营部和视频节目制作部;商务体系中则细分为合作与赞助、电商。在俱乐部运营经理花落看来,俱乐部运营过程中,最理想的收益分配:联盟分成+自身赞助商比例占到5成,粉丝经济收益3成,通过青训进行球员买卖2成。

    艾瑞咨询:电竞核心收入组成比例

    与横扫全球的NBA相比,KPL仍是个婴儿,但他长大的速度显然超乎预期,从收入结构看已几乎与NBA无二致。这可能才是最重要的一点,证明电竞作为一项职业体育,已经能够真正实现商业上的全方位自我循环。如果接受度和影响力在全范围内进一步提升,未来达到NBA级别的营收规模,也并非不可能。

    “综艺式”快感

    说到这里,KPL作为一项职业体育的前进,似乎一片大好,无论是从赛事内容本身还是商业效应都已经步入正轨。甚至假以时日,赶超NBA联盟都可能不是梦想。

    但有点遗憾的是,在接下来的一个问题解决之前,KPL或者任何一个受欢迎的电竞联盟,都很难与NBA这样的传统职业体育联盟相提并论。

    KPL长远发展的最大掣肘在于,文化塑造能力的不确定性。

    前面在提及KPL运营时,提到作为一个游戏为载体的体育竞技赛事,最大的难度就在于永不停歇的“透支”式前滚——作为一款电子游戏,寿命时间是极其有限的,不可能永无止境地延续,必须在不知何时的终点到来之前,尽可能快速地汲取价值。而这种近乎急功近利的时间流逝速度,就是电竞重塑新文化,更上一层次的最大宿敌。

    而只有通过时间的长久考验,才能浸淫出真正意义上的新文化。

    已经超过70年历史的NBA联盟显然已经通过了这个时间节点,虽然在北美的受欢迎程度可能不如MLB(棒球)和NFL(橄榄球),但得益于碾压式的全球化发展,NBA的影响力和渗透力早已立足于职业体育的顶点。

    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大众已经将NBA的整套逻辑转变成一种文化资源,并且赋予这种资源以无尽的快感与意义,使其拥有多元化的特点。生产快感所带来的是收获某种属于自己的社会体验的意义和逃避社会冲撞与规训的强大驱动力。球场上是球员们通过追逐比分与胜利获取快感,而所有的观众则通过投入地观看、声嘶力竭地呐喊、心情的跌宕起伏等等来制造不同的快感,彼此间于无形中遁入了一种全面的规避,人们感到解放,收获一种社会认同和社会关系,他们的这种着迷成为激励自己去生产独特文本的催化剂。

    具体来讲,NBA的一只球队,可能就是整个城市的文化寄托,例如纽约和洛杉矶这样大城市的球队,就被赋予了鲜明的名利场和娱乐气质,哪怕战绩不佳也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他们的影响力,因为就是一个典型的名利场;而像底特律这样的工业城市,则从上到下都透露着铁血蓝领气质,从球员到观众无不对豪门“虎视眈眈”……不同球队之间的碰撞,可能不只是关乎体育竞技本身,而是关乎文化的碰撞,极端点甚至还有政治和种族的元素。

    而球星作为观众情感映射的核心,更是整个NBA联盟最引以为豪的“全球注意力收割器”,乔丹、科比、詹姆斯,还有姚明等一线球星的全球影响力,几乎可以用恐怖来形容,甚至能到达地球最偏僻 的角落,成为了无数人的精神偶像和心理慰藉——更恐怖的是,NBA已经有能力源源不断地生产、包装出类似的超级巨星。

    被称为“地表最强80后”的金正恩也是NBA球迷,图为他与NBA退役球星罗德曼

    KPL,或者说整个中国电竞显然都还未上升至这个层面。他们甚至仍然需要为自身存在的合理性向更广泛的大众,尤其是父辈,做出解释。众所周知,虽然相比较过去已经有了质的提升,但电子竞技与游戏一样,难以彻底清洗“毒害青少年”、“网瘾”的污名——尤其当立足于移动互联网的王者荣耀快速崛起后,这样的言论在过去一年再次成为焦点。对于自制力不足的人来说,通宵玩乐的门槛似乎从来没有这样低过。

    当然,游戏竞技化和引入体育精神的包装,本身就是为了洗去污名、打造新文化而设立的。KPL也在“造星”上全面向泛娱乐圈靠拢,猫神、阿泰,以及前文提过的梦泪等年轻人,成为了这种运动的受益者,迅速囊括了大量支持者。但无论从绝对数量还是人群来看,他们的名气仍只局限于特定垂直群体,就像许多分众化后的娱乐明星那样,离真正意义上的大众偶像仍有遥远距离。

    KPL的造星运动,图为2017“三冠王”QGhappy战队

    与此同时,由于电竞运动的特殊性,选手的职业寿命甚至远低于篮球、足球这样的传统运动,巅峰期多数只能维持3~5年左右——在NBA,如果乔丹的职业生涯只有5年,那么他的个人标签会是“个人能力超强,但球队屡战屡败”;如果科比的职业生涯只有5年,那么世人给他的评价永远会是“球队二当家,奥尼尔身边的小弟”。而事实上,这两人最终在十几年职业生涯之后,成为了篮球乃至人类史上的符号性人物。

    过短的职业生涯只能依靠快速攫取价值来弥补,但没有了时间的底蕴和过快的更新迭代,实现这一点的难度陡增——这还是在游戏寿命能长期保证的前提下,王者荣耀所在的移动游戏领域,通常寿命在2年以上就已属不易。而通常广义上的电竞领域,也很少有选手能做到跨项目发展,这意味他们的职业生涯真的很短。电竞游戏的变迁导致了选手的变迁,而选手的变迁进一步导致了观众的变迁,要在这样的高速流动中建立类似NBA般的文化沉淀,显然不太容易。

    举个不恰当的比喻,仅在目前阶段,NBA打造的是电影式文化,内容成熟深厚,且经得起时间考验;而KPL虽然也有不错的内容,但从文化本质上看更像是一档“流行综艺”,而综艺节目的衰退期远远短于电影。

    电竞即将进入亚运会当然是一个好事,但2022年的杭州亚运会,我们还能看得到王者荣耀这款KPL的基石游戏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是重启灶炉的另一个故事。

    目前来看,在这方面唯一的典范仍然是“韩国的星际争霸”现象,依靠举国之力,硬生生地建立起了延续了十几年、地球上唯一称得上是文化的电竞产业——文在寅总统竞选的噱头是玩星际争霸,而激励国民最优选是让他们与心目中的星际争霸明星选手见面,目前还很难想象这样的情况会发生在中国。

    当然,对于KPL和整个中国电竞来说,现在的发展状况,已经远远超过20年前前辈们所能预期的最乐观情况,也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赚钱能力。但如果真的想像NBA联盟那样,成为国家乃至全球的意识形态标志,就必须继续深入思考文化和时间的矛盾。否则哪怕在他们认为已经是“全民电竞”的时代,也有人会不断问出同样的问题:

    不就个游戏,至于吗?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