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专为掌机产品推出芯片,想要撬动AMD的市场地位?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CN314智能生活网   2023-11-03/13:41
    • 正文

    如果说去年随着Steam Deck上市,让掌机市场有复苏的迹象,那么时间来到今年,掌机市场逐渐开始火热已经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一开始不被看好的Steam Deck都卖了足足300万台,更不要说一直都热卖的任天堂Switch了。而今年华硕、联想两大巨头加入这片市场,加上此前比如GPD、AYANEO等国产掌机品牌,真的让掌机行业变得生机勃勃。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任天堂Switch采用了略显过时的英伟达Tegra X1芯片,其他大部分的厂商都采用了AMD芯片,随着掌机市场的火热也让AMD大赚了一笔。看到AMD在掌机市场混得风生水起,甚至高通也推出了针对掌机的芯片,老对头英特尔自然就坐不住了,在近日推出了专门为掌机设计的Meteor Lake芯片,也联合亿道(Emdoor)推出了相关的掌机产品。

    英特尔推出的这款掌机芯片,表面看起来还可以

    从目前官方公布的相关数据来看,Meteor Lake的表现还是不错的,最重要的低功耗表现不错,性能释放时可达20至35W左右,虽然不如AMD Z1 Extreme那么极限的低功耗表现,但这样的表现还是合格的,毕竟大部分人玩游戏的时候,都不会是在最低功耗进行的,所以只要卡住中高功耗表现就可以了。

    而亿道这款掌机产品,还板载了最高32GB LPDDR5X内存和2TB PCIe Gen4X4固态硬盘,搭载了一块8英寸1200X1920分辨率的LCD屏幕,是目前主流游戏掌机应该有的配置。

    根据英特尔官方的话来说,Meteor Lake是英特尔SoC芯片架构40年来最大的革命性变化,这话的分量可太重了,不过从芯片本身和英特尔目前的情况来看,确实也对得起英特尔对它的描述。毕竟全新的CPU微架构、全新的英特尔4工艺、新GPU、新NPU、三级CPU系统架构等等,很多对于英特尔来说都是头一遭,让这么多新东西同时出现一个产品上,在整个英特尔历史上都很少见。

    就拿英特尔4工艺来说,相比于采用了10纳米的英特尔7工艺,采用了7纳米的英特尔4工艺,虽然还是在玩文字游戏,但性能和功耗提升还是实打实的,再加上分离式模块设计和异构设计,确实从芯片本身来看相当激进,这样一套3D高性能混合架构,非常适合目前的游戏掌机产品。

    至于直接影响到游戏体验的GPU部分,Meteor Lake则采用了目前英特尔当家的ARC核显,相比于上一代的Iris Xe核显每瓦性能足足要提升一倍,并且在和Iris Xe核显同样的电压下,最高频率可以直接干到2.0GHz,至少从频率上来说,整体还是强得太明显了。

    想要拿下游戏机市场,光靠性能肯定还是不够的

    不过平心而论,Meteor Lake所有的提升都是和英特尔自家过去的芯片来比,但要和AMD相比于还是差点意思,毕竟了解PC市场的用户都知道,AMD的APU芯片,在核显性能上一直都要压英特尔一头,并且AMD后续还都采用了台积电进行,所以功耗表现也很出色,大概率是不输最新的英特尔4工艺。

    并且相比于AMD来说,英特尔还有一个最大的劣势,那就是英特尔很少甚至没有涉及过游戏机产品,而AMD就完全不一样了,我们上面说过,目前整个游戏机市场除了任天堂Switch选择了英伟达芯片以外,大部分的游戏机厂商都选择和AMD合作,特别是两大巨头的索尼的PlayStation和微软Xbox,都纷纷采用了AMD定制芯片。

    这其实就意味着,AMD事实上成为了这些游戏机产品共同的研发者,这其中积累的经验和行业地位,是英特尔这个新晋厂商完全没法比,特别是研发了定制芯片产品,让AMD就是这个行业的标准,所有的后来者都要遵守这个标准,这无疑是最强大的优势。

    当然,要说英特尔完全没机会,那也是不可能的,目前AMD最大的劣势,还是产能不足,由于AMD采用了台积电代工的模式,如果台积电的生产线出现了产能饱和,那么AMD自然就出现了产品供应不足。此前,国内掌机厂商GPD就宣布,旗下WIN Max 2无法满足玩家的购买需求,原因就是AMD芯片产品不足,所以自然就没办法继续生产产品了。

    至于这个问题,在英特尔这里根本就不是什么问题,毕竟英特尔采用的是IDM模式,也就是从设计、制造到封测,自己全部包圆了,完全不用像AMD一样,生产芯片还要看别人的脸色。

    所以这也是英特尔对于AMD最大的优势,如果AMD持续产能不足的话,那么英特尔面对游戏掌机这块大市场,从中能分到一杯羹也是很有可能的。


    评论 {{userinfo.comments}}

    {{money}}

    {{question.question}}

    A {{question.A}}
    B {{question.B}}
    C {{question.C}}
    D {{question.D}}
    提交

    {{userinfo.nickname}}

    文章数: {{userinfo.count}}
    访问量: {{userinfo.zongrenqi}}

    驱动号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