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AI人才报告发布 三大问题依然严峻

  • 来源: 驱动号 作者: AiChinaTech 2019-04-30/14:25 访问量:
  • 女性AI人才仍旧稀缺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和渗透,人们生活中各个领域都开始或多或少的接触到这一新技术,国内更是诞生了诸如旷视科技、商汤科技、极链科技Video++、依图科技等优秀人工智能初创企业,但人工智能人才却一直供不应求。近期,Element AI《2019年全球AI人才报告》(以下称为《报告》)引发人们的热议,数据表明,顶尖的AI人才仍然稀缺,而且也没有人才具体的稀缺程度和集中区域的资料。为此,《报告》对全球人才做了一次详尽的调查,也让我们发现了当前AI市场人才方面的三大问题。

    《报告》的主要数据来源于AI学术会议,涵盖了21个AI会议,并调查了这些会议上发表论文的作者资料。去年抽取调查的3个主要学术会议中,只有12%的作者是女性。而在今年,即使调查了21个学术会议,仍然只有18%的作者为女性。其中西班牙、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的女性作者比例最高,但从绝对数量来看,美国的女性作者几乎占了一半。

    斯坦福大学不久前发布的AI Index 2018 Report也显示了同样的情况,女性在本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课程中的比例也很低,2017年开设的人工智能入门课程中,74%是男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开设的这门课程中,男性比例为73%。参加机器学习入门课程的女性比例更低,在斯坦福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生中,男性分别占76%和79%。同一份报告还发现,在美国,申请AI类工作的大多数是男性,占比71%。

    国内人工智能人才稀缺

    人工智能产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知识储备的竞争。据腾讯研究院发布的《中美两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全面解读》分析,美国人工智能产业总量约是中国的两倍,基础层人才数量是中国的13.8倍,人才差距巨大。据高盛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分布》报告统计,2017年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储备,中国只有5%左右,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

    1.发达国家人才储备更大

    据领英 发布的《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度,基于领英平台的全球人工智能领域技术人才数量超过190万,其中美国相关人才总数超过85万,高居榜首,而中国的相关人才总数也超过5万人,位居全球第七。

    除此之外,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布局很早,所以人才数量也较多,目前,人工智能人才有一半在美国。其中,华裔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科研力量,人工智能领域华人力量的集体崛起已经成为一个现象。《全球AI领域人才报告》显示,美国已成中国AI人才最大回流来源,中国拥有海外工作经历的AI技术人才有43.9%来自美国。华人人才的持续回流,将加快缩短中国与美国等国家的技术差距。

    2.人才教育未成体系

    目前,全球共有367所具有人工智能研究方向的高校,在这367所高校中,美国拥有168所,占据全球的45.7%,独占鳌头,加拿大、中国、印度、英国位于第二梯队。课程方面,国外系统完善,学科交叉精耕细作。对于本科来说,主要课程包括数学和计算机课程。而国内未成体系,师资力量严重欠缺中国高校在AI领域一般设有计算机科学学院与软件学院。在培养方式上,前者软硬件相结合,侧重研究,后者以软件为主,侧用应用。

    我国科技人才逐渐回流 博士回流率仍较低

    2013年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公布的数据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留学人员回国总数已达109万人,其中,近5年回国的近80万人,接近前30年的3倍。特别是2012年,留学人员回国数量达27.29万人,同比增长46.57%,成为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归潮。目前,中央层面的“千人计划”已引进3319人,各地也纷纷制定地方吸引人才计划,已吸引两万多名海外人才回流。

    随着中国对高科技人才越来越有诱惑力,硅谷本身的吸引力也在不断下降。此外,西方国家近几年的不安定和衰落也进一步把更多人才推回中国。中国巨大的市场和多达7.51亿的网名,带来海量的数据和市场需求,这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比拟的。

    虽然我国留学人员回流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获得博士学位又有相应研究或其他工作经历的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回流率仍然处于较低水平。根据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报告,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居世界首位,其中科学和工程领域滞留率平均达87%。

    小结:

    人工智能人才的壮大是国家和社会科技进步的过程,它的发展和变化都是有目共睹的。持续地对人才进行培养,才能让人工智能的发展更好地适应可能面对的新问题,发挥出更强大的能力。


    赞(0)
    • {{item.nickname}}
      {{item.add_time}}

      {{item.content}}

      {{v.nickname}}
      {{v.add_time}}

      {{v.content}}

    驱动号 更多